夏凌捷 摘自:《时事报告(职教版)》
"加入我们吧,想想不久后,你能骄傲地说,这都是我建的!"伦敦奥运村项目从6 年前开始"招兵买马",到今年年初,还有招聘广告宣称奥运村项目急需18 万名建筑工人填补技术空缺。
英国皇家工程院2010 年的调查显示,截至2017 年,建筑行业将需要58万名新入行的建筑工和土木工程师来满足行业的正常运转。
人力短缺的情形,关键源于英国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偏执"追求。英国大城市里临街的房屋,走几米就有一栋年纪过百的"老宅",隔三差五就冒出一座五百年历史的"古董"。即便如此,它们依然容光焕发。
英国人在建筑工程业的"重口味"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才标准高;第二,工期时间长。在英国大学里,工程类专业是出了名的又贵又苦的专业。那些在图书馆里没日没夜,写写画画的,几乎全是学工程的。建筑公司招人时,对应聘者的学历和成绩有着很高的要求,还需要教授的推荐信。好一点的建筑公司,只要成绩前30%的学生,并且得有拿得出手的设计作业或相关实习经历。
建筑公司的挑剔不无道理,这与行业的薪水是挂钩的。施工技术人员一旦被录用,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可达2.35 万英镑;如果是土木工程师,本科生年薪最高可达5 万英镑。如此厚实的行业薪资,刺激着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快马加鞭"、"秉烛夜读",都想奔个好前程。而且,在英国,一旦进入建筑工程业,就相当于拿到了"铁饭碗",入行的建筑工、土木工程师,想失业都难。说到工期,英国人性子"慢"是出了名的,他们"慢"得理直气壮。笔者家门口有一个多层停车场,仅仅是翻修,就已耗费了一年多时间。
英国建筑工每周的标准工作时间是37 个小时,每天不足8 小时,且周六、日停工。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工脱下工作服,提着工具包便去附近的必胜客吃午餐,偶尔还能见到喝下午茶的。
英国人对工程用料有某种"强迫症"的高质量要求。如果事先约的厂家无法按时到货,而其他厂家又没有同等优质的材料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办法:等,无限期地等。(作者为英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