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发的前一天,毛泽东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基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他把执掌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告诫自己也告诫全党,绝不做李自成。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攻击,要学习领导建设新中国、管理新中国所需要的各种本领。
同样,十六大召开不久,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拍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让整个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兴夜寐、兢兢业业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而今,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一同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重温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在为解放和复兴迈出的每一步。即对历史充满敬畏,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说两个务必的提出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重温两个务必是深感责任重大的使命意识,那么复兴之路就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自信意识。这种自信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扎根于发展创新的实践之中。这种自信源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意识。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回顾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经过不断的抗争和探索,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将倍加珍惜,不断奋斗。审视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是经得起多次实践检验过的正确选择。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未来充满未知,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难题,唯有开拓、唯有创新,唯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团结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同心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