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
现阶段,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归咎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且目前文化市场上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又多充斥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因此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势必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几千万网络游戏玩家,其中青少年占80%。在以搏杀、枪战为主题的虚拟游戏世界里,由于面对的都是敌人,必须不断地出击,把别人打倒才能赢得胜利,这样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种攻击性心理,这种攻击性心理就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另外,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以及社会上偷盗、抢劫、斗殴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都可能使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某种条件和因素的作用下,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堂课,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而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则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导致孩子不良成长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父母失和、闹离异,经常吵架,脏话连篇,摔东西等。特别是家庭破裂对孩子的伤害最大,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26.6%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破碎家庭。其二,父母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有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对。有的父母对子女的过错或成绩不理想,非打即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父母行为不检点,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还有的父母存在"读书多不如赚钱多"等观念,对孩子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其四,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心理,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原因
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全面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但是,虽然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可不少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和法制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的道理、社会公德规范和国家法律的教育不够,学生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另外,不少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对,对后进生不闻不问或侮辱其人格等,也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其身心健康。
四、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自身基本素质尚不完善,抵御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等原因,容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些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和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种想尝试的心理,结果一试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有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自尊心受挫,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还有些青少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014年5月18日